南國早報記者蘭敏李藝
【資料圖】
近期,消費者在一些電商平臺購物準備付錢時,頁面下端通常會有“順手買1件”“推薦購”等字眼,即系統推薦一款或幾款優惠產品,用戶可以勾選商品進行“超值換購”。對此,有南寧消費者吐槽稱,順手買的商品并沒有享受到所謂的“超值”,甚至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。律師表示,平臺及商家不提供商品相關信息的查詢渠道,導致消費者無法查看商品詳情,涉嫌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。
體驗:被低價吸引但看不到商品詳情
近日,南國早報記者在淘寶進行購物體驗發現,“確認訂單”頁面出現的推薦換購商品,多是一些日用小商品,價格都比較低,給人感覺“買到就是賺到”。
例如,一包顯示原價為元的保鮮膜,“順手買一件”只需要元,標簽旁邊還有“69天低價”的字樣,吸引消費者購買。但是“順手買”只能看到商家名稱和商品名稱、價格,無法直接點擊鏈接查看產品的成分、產地、買家評價等更詳細的信息。只有在付錢后,頁面才會跳轉,看到產品詳情介紹。此時,消費者如果不滿意商品,只能選擇退貨。此外,離開“確認訂單”頁面后再回看,“順手買一件”推薦的商品可能已更換為另外一種。
京東也有類似情況。商品進入結算頁面后,會出現推薦購買的商品,但是消費者在這里只能看到商品的名稱、簡單的商品規格介紹和售后服務。如果想查看“推薦買”商品詳情,只能進入結算頁面。由于京東沒有商品分開付款的功能,如果對“推薦買”的商品不滿意,只能把所有訂單全部取消或退款,重新下單想買的商品。
吐槽:價格并不便宜購買后退貨也不劃算
南寧市的李女士在淘寶“順手”買過不少商品。她告訴記者,商品的品質沒有想象中的有保證,有時候價格也不見得有多便宜。她曾花元“順手”買了一個玩具,“買完后再搜索同款,我發現別的商家賣得更便宜,5塊錢的同款到處都是”。
市民劉女士此前曾順手買過一個杯子?!爱敃r看推薦頁面上的圖片,覺得杯子款式挺好看,但下單的時候,看不到杯子的詳情描述,也不知道大小。拿到手后,才發現比想象中小很多?!眲⑴空f,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,但因為商品價格不高,也沒有運費險,退貨也不劃算,就當自己交學費了。
律師:未提供查詢渠道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
廣西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師李思捷認為,“順手買”“推薦購”是時下一些電商平臺的營銷手段,會依據用戶的瀏覽和搜索記錄形成大數據,給每個人推不一樣的商品。“商品價格不高,很多消費者會覺得順便買一下也沒什么,但由于看不到詳情描述,可能遭遇貨不對板、買到假冒偽劣產品、虛假發貨等問題,從而增加了消費風險?!?/p>
對此,淘寶方面的客服專員回應稱,他們目前對于“順手買一件”的設置就是如此。當記者提出此舉是否侵犯了消費者的相關權益時,客服專員表示會記錄下消費者的投訴。京東方面的客服則表示,“推薦買”商品在結算頁面確實無法跳轉至商品詳情頁,他們已經記錄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,看看后續是否能進行優化。
南國法援公益律師麥鷹雄表示,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,對于購買、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,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利。如果平臺及商家不提供商品相關信息的查詢渠道,導致消費者無法查看商品詳情,涉嫌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。“目前看來,一些電商平臺上的設置還存在漏洞,消費者可向相關部門投訴并提出書面建議,建議部門監督平臺完善設置和規則,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?!?/p>